MIT科学家设计的新系统可以在几小时内创造出海星机器人
MIT科学家设计的新系统可以在几小时内创造出海星机器人
据外媒报道,在研究水下海洋生物时,如果能使用一种不会因为对动物来说显得不自然而吓到它们的设备,就会有所帮助。麻省理工学院(MIT)的科学家们就考虑到了这一点,利用一种新的快速开发系统,创造了一种海星机器人。由于受到水流、盐度和浮力等变量的影响,设计水下机器人通常比设计陆上同行更具挑战性。因此,必须经...
研究:阳光跟COVID-19死亡率降低有关,但并非因为维生素D
研究:阳光跟COVID-19死亡率降低有关,但并非因为维生素D
据外媒报道,一项观察性研究表明,阳光明媚的地区跟COVID-19死亡人数减少有关。专家称,如果进一步的研究证实更多地暴露在阳光下--尤其是紫外线--可以作为一种简单的公共卫生干预措施,那么它可以降低死亡率。资料图近日,来自爱丁堡大学的研究人员将2020年1月至4月美国大陆所有有记录的COVID-19...
天文学家宣布发现44个新的超致密矮星系
天文学家宣布发现44个新的超致密矮星系
据外媒BGR报道,在一篇新的研究论文中,一组天文学家宣布发现了44个全新的星系, 每个星系都包含了数不清的恒星、行星、卫星等。研究人员利用各种来源的数据来寻找以前未被发现的星系,这些星系藏在一个叫做天炉座星系团(FornaxCluster)的空间区域。天炉座星系团位于距离地球约6500...
NASA在火星的第三个“气象站”:“毅力号”传回第一个温度读数
NASA在火星的第三个“气象站”:“毅力号”传回第一个温度读数
据外媒报道,日前,NASA在其火星探索计划网站的一篇新文章中公布了“毅力号”发回的第一个温度读数。据悉,这辆探测车已经在火星上运行了一个多月,在此期间它不得不忍受一些极端的寒冷天气。火星每天的温度会从零下7.6华氏度(零下22摄氏度)将到零下117.4华氏度(零下83摄氏度)。出于一些显而易见的原因...
NASA拍摄到火星彩虹景象 官方科普:并非彩虹 镜头光晕导致
NASA拍摄到火星彩虹景象 官方科普:并非彩虹 镜头光晕导致
火星上竟然也出现“彩虹”了,而这神奇的一幕就来自美国航空航天局的“毅力号”火星探测器。据外媒报道,日前,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毅力号”火星漫游车的官方推特公布了一张其拍摄的照片,有意思的是这张来自火星的照片竟然出现了“彩虹”。当然,照片上面的并非是真正的彩虹。因为彩虹是气象中的一种光学现象,当...
研究人员利用一种“脑胶”材料实现神经元创伤后再生
研究人员利用一种“脑胶”材料实现神经元创伤后再生
据外媒报道,创伤性脑损伤会造成严重和长期的影响,其中包括器官组织损伤、认知障碍和残疾。现在,由乔治亚大学开发的一种可植入“脑胶”材料可以提供一种干预方法,其通过模仿脑细胞的支持结构来防止组织丢失和再生神经元。“脑胶”是一种水凝胶,实际上早在2017年就由乔治亚大学的LohitashKarumbai...
研究:“磁性”暗物质或能解释宇宙正在加速膨胀的现象
研究:“磁性”暗物质或能解释宇宙正在加速膨胀的现象
据外媒报道,宇宙在加速膨胀,但我们却不确定这背后的原因。现在,一项新研究发现,如果暗物质拥有一些不寻常的磁特性,那么就可以解释观测到的膨胀。被最普遍接受的宇宙学模型将宇宙的物质分为三个主要部分。其中,普通物质即我们每天看到、接触和相互作用的物质只占所有物质的5%,其余的则都跟两个宇宙之谜有关。最大的...
研究:高传染性新冠病毒变种在被发现之前就已在全球传播数月
研究:高传染性新冠病毒变种在被发现之前就已在全球传播数月
据外媒报道,根据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COVID-19ModelingConsortium(新冠建模联盟)研究人员的一项新研究,在2020年10月,一种高传染性SARS-CoV-2变种已经在美国不知不觉地传播了数月时间。科学家们于12月初在英国首次发现了这种病毒,这种高传染性和更具致命性的变异病...
恢复性血浆或有潜力对抗新冠病毒变种
恢复性血浆或有潜力对抗新冠病毒变种
英国《自然》杂志30日在线发表的一项免疫学研究显示,从南非第一波新冠疫情康复者体内提取的抗体对南非流行的新变种(501Y.V2)中和效果较差;相反,南非第二波疫情中感染501Y.V2变种病毒的6名康复者的血浆可有效中和第一波疫情中的病毒株。这些发现表明,基于新冠病毒新变种的“变种疫苗”,或可有效对抗...
地球“使者”近距离拍摄土星的春天
地球“使者”近距离拍摄土星的春天
据外媒报道,春天不只发生在地球上,春天也发生在太阳系的一些邻近行星上。自太阳系诞生以来,土星经历了无数次春分,这一次的春分是在明暗交错中捕捉到的。这是地球“使者”第一次近距离“目睹”的春分。从我们的星球上看,在春分时节,土星环的景象是极其短促和有限的。但在环绕土星的轨道上,卡西尼号却没有这样的问题。...
新出现的证据将COVID-19与耳鸣和听力问题联系起来
新出现的证据将COVID-19与耳鸣和听力问题联系起来
据外媒报道,一项新的系统性回顾调查了已发表的关于COVID-19与听力问题之间关系的研究,表明一些听觉-前庭症状可能与该疾病有关。该综述发现听力损失、耳鸣和眩晕都可能与COVID-19有关。研究人员目前正在进行为期一年的研究,以更好地了解该疾病对听力的长期影响。来自曼彻斯特大学的听力学家Kevin...
纽约一议员提新法案:将禁止警察使用武装化机器人
纽约一议员提新法案:将禁止警察使用武装化机器人
据外媒报道,纽约市议员BenKallos日前表示,上个月,当纽约市警察在布朗克斯使用波士顿动力公司的Digidog来处理人质事件时他表示万分惊恐。Digidog是一种配有监控摄像头的远程操作机器狗。这款机器狗的照片在Twitter上得到疯传,部分原因是它们跟Netflix科幻剧《黑镜》中毁灭世界的...
DNA为啥会自发变异?量子物理学或将揭晓谜团
DNA为啥会自发变异?量子物理学或将揭晓谜团
北京时间3月22日消息,近期,一项研究表明,支配微小世界的量子力学可能有助于解释为什么基因突变会在DNA自我复制的过程中自发出现。DNA“点突变”量子力学用于描述支配原子及其亚原子成分的奇怪规则,当描述宏观世界的经典物理规则失效时,量子就会介入进行解释,在DNA的例子中,经典物理学提供一种解释,分析...
空间站发现细菌新物种 或许能帮助人类在火星上种植植物
空间站发现细菌新物种 或许能帮助人类在火星上种植植物
北京时间3月22日消息,为了在执行深空任务的时候,经受住太空的严酷考验,我们在地球之外种植粮食时,可能需要来自细菌的一些额外帮助。最近,研究人员在国际空间站上的新发现,或许可以帮助他们开发出可以让植物抵抗太空压力的“燃料”。在发表于《微生物学前沿》杂志的论文中,与NASA合作的研究人员提到,他们在两...
研究:火星大部分水没有逃逸到太空,而是被困在了地壳中
研究:火星大部分水没有逃逸到太空,而是被困在了地壳中
据外媒报道,新的科学结果表明,火星的大量水是被困在地壳中而不是逃到太空中。根据最新的地质证据,数十亿年前,大量的水流过火星并汇集成水池、湖泊和深海。NASA资助的一项新研究表明,火星上有大量的水(30%到99%)被困在了地壳中的矿物质中,这无疑给现在的理论提出了挑战。目前的理论是由于火星的低重力水逃...
科学家在格陵兰冰盖下近一英里处发现植物化石
科学家在格陵兰冰盖下近一英里处发现植物化石
据外媒报道,科学家在格陵兰冰原下1.4公里处发现了植物化石。这表明该岛在过去的100万年左右没有结冰,这意味着它比人们想象的更容易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科学对在冰原和冰川下发现意想不到的东西并不陌生。近年来,研究人员已经在下面发现了山脉、巨大的陨石坑乃至还能在寒冷环境中成长的细菌。现在,来自佛蒙特大...
ASML揭秘1.2亿美元一台的EUV光刻机:10万零部件、配送时间两年
ASML揭秘1.2亿美元一台的EUV光刻机:10万零部件、配送时间两年
荷兰ASML(阿斯麦)是全球唯一的EUV光刻机制造商,中芯国际的7nm工艺虽然已经技术开发完成,但目前卡脖子的最关键一环就是买不到EUV。在最新的媒体交流活动中,ASML技术开发副总裁TonyYen披露了一些EUV光刻机不为人知的细节。EUV即极紫外光刻,它是借助13.5nm波长极紫外光在硅晶圆上...
670万种生物的精子和卵子将送到月球,建造月球方舟进行封存
670万种生物的精子和卵子将送到月球,建造月球方舟进行封存
北京时间3月16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目前,科学家提议称,地球670万种生物的精子和卵子应该送到“月球方舟”,以此作为“现代全球保险策略”,以备不时之需。科学家设想在月球表面的中空冷却熔岩管中建造一个月球基因库,用于储存动物的精子和卵子、以及植物种子和孢子样本,存储在“月球方舟”中的样本将被冷藏在...
研究称新冠疫苗继续帮助缓解Long COVID症状
研究称新冠疫苗继续帮助缓解Long COVID症状
据外媒BGR报道,几周前有报道称,治疗LongCOVID患者的医生已经开始观察到新冠疫苗的良好副作用。COVID-19幸存者在战胜病毒后与症状斗争了数周和数月,他们在接受注射后开始感觉好转。多达30%的LongCOVID患者表示接种疫苗后感觉更好,LongCOVID症状消失。疫苗对仍有症状的C...
新研究:SARS-CoV-2在从蝙蝠传播到人类的过程中并没有多大变化
新研究:SARS-CoV-2在从蝙蝠传播到人类的过程中并没有多大变化
据外媒报道,为了适应新的人类宿主,SARS-CoV-2需要改变多少?近日,由来自英国、美国和比利时的研究人员联合展开的一项研究指出,自2019年12月以来及SARS-CoV-2大流行的前11个月,他们在数十万个已测序的病毒基因组中观察到的“重要”基因变化非常少。研究中,该研究的论文首席作者Da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