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Excel 科学家修改了人类基因命名规则
因为Excel 科学家修改了人类基因命名规则
有时候,“重写”基因比等待Excel更新更简单。Excel的日期默认修改功能给科学家们带来了困扰,在科学研究中,基因的名称一般由字母加数字的形式组成。但是,在使用Excel时,某些基因名称会被误读为日期格式,并被Excel直接修改成日期格式。因为便捷的计算功能,Excel一直是科学家们分析数据时的首...
科学家发现新型催化剂 可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乙醇
科学家发现新型催化剂 可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乙醇
据外媒NewAtlas报道,美国能源部阿贡国家实验室的研究人员与北伊利诺伊大学的科学家合作,发现了一种新的催化剂,它可以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乙醇,并表示其“能效非常高,对所需最终产品的选择性高,成本低”。这种催化剂是由原子分散的铜在碳粉支架上制成的,并作为一种电催化剂,当水和二氧化碳从它上面通过时...
专家称气候问题迫在眉睫:2100年部分海岸线或上升9米
专家称气候问题迫在眉睫:2100年部分海岸线或上升9米
近日,来自《科学报告》上的一项研究显示,受气候影响,未来80年内,遭受“极端洪水”影响的陆地面积将增加96000平方英里(250000平方公里),部分海岸线或将上升9米。报道称,该研究由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和英国东英吉利大学共同研究,研究显示,洪灾可能使全球经济损失14.2万亿美元(约合99万亿人民币...
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发射升空:场面壮观
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发射升空:场面壮观
7月23日,据央视新闻消息,12时41分,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在海南岛东北海岸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由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发射升空。据悉,这是长征五号系列运载火箭的第五次发射任务,也是首次执行应用性发射任务。此前,长征五号遥三和长征五号B遥一火箭连续发射成功,标志着长征五号火箭关键技术瓶...
第九大行星面目被揭开?可能是一个葡萄柚大小的黑洞
第九大行星面目被揭开?可能是一个葡萄柚大小的黑洞
尽管冥王星已经被开除出太阳系9大行星的名单,但科学家并没有放弃寻找新的第九大行星。科学家发现在太阳系边缘柯伊伯带中的6颗天体出现了“奇怪的”运行轨道,这可能是“一颗真正的行星”在发挥引力作用,并认为这可能就是“行星九”。7月12日,据外媒报道,来自哈佛大学的研究人员提出了一个新的方法来研究新发现的行...
新冠病毒只是冰山一角!每年约有200万人死于人畜共患病
新冠病毒只是冰山一角!每年约有200万人死于人畜共患病
7月6日,据外媒报道,联合国发布的一份报告指出,全球每年约有200万人因遭到忽视的人畜共患病而丧生,除非各国采取人类健康、动物健康和环境健康共治的“大健康”模式,否则类似新冠疫情的全球大流行在未来仍会继续发生。这份题为《预防下一场大流行:人畜共患病以及如何阻断传播链条》的报告表示,新冠病毒不是第一种...
科学家探测到两个黑洞碰撞:产生的闪光信号
科学家探测到两个黑洞碰撞:产生的闪光信号
通常人们认为黑洞不会产生闪光,正如它们名字:黑洞,此外,即使黑洞互相撞击,天文学家的传统仪器也无法进行观测,但是2019年科学家探测到一次黑洞碰撞事件,发现黑洞碰撞时产生奇怪的闪光。2019年5月21日,地球引力波探测器捕捉到一对超大质量天体碰撞信号,在时空中产生涟漪。之后兹威基瞬变仪器观测到一束强...
最坏的情况尚未到来 世卫:疫情正在加速传播 与病毒共存是新常态
最坏的情况尚未到来 世卫:疫情正在加速传播 与病毒共存是新常态
人们希望的疫情夏天消失并未如愿,未来几个月,我们仍要与病毒共存。据国内媒体报道,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在29日的例行记者会上说:“虽然一些国家遏制疫情取得进展,但是在全球范围内,疫情正在加速传播。”“现在已经有1000万确诊病例和50人死亡,除非我们解决已经在世卫组织明确的问题,即缺乏国家团结和全球团...
太狡猾!艾滋病毒可以藏身大脑中:等待日后感染其它器官
太狡猾!艾滋病毒可以藏身大脑中:等待日后感染其它器官
北京时间6月29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一项针对小鼠和人类身体组织的新研究发现,在接受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时,HIV病毒会躲在大脑中寻求庇护,等治疗停止后再重新感染体内的其它器官。假如不加以治疗,HIV病毒(即引发艾滋病的病毒)会破坏免疫系统,导致人体在致命疾病面前没有还手之力。综合多种药物的“鸡尾酒疗...
“可食用”机器人问世:外形类似大象
“可食用”机器人问世:外形类似大象
用可食用材料做一只机器人,大小和外形就和一颗胶囊差不多,这样的机器人能食用吗?如果能吃,你对它的期待是怎样的?Q爽弹牙、油而不腻、入口即化?等等,好像和机器人的人设不太符。应该是:遇热自动伸展、可受磁铁控制,进入体内后不仅会像跳跳糖一样尬舞,还能将误吞食的电池取出来!2016年国际机器人与自动化...
月球背面惊现不明胶状物质:玉兔二号揭秘
月球背面惊现不明胶状物质:玉兔二号揭秘
自从登陆月球背面以来,“嫦娥四号”着陆器和“玉兔二号”月球车已顺利工作500多天,日前再次自主唤醒进入第19个月昼,在着陆区物质成分与地下结构等科学领域取得多项成果。此前在第8个月昼期间,玉兔二号曾在一个直径约2米、深约0.3米的新鲜撞击坑内部,发现大小约52厘米×16厘米的未知物质。与周围月壤相比...
姑娘抠了一颗痘 竟要开颅!这个部位千万不能动
姑娘抠了一颗痘 竟要开颅!这个部位千万不能动
痘痘,一个很多人脸上光顾过的“烦人精”。长一个两个还好,万一越冒越多,颜值都会受到影响,让人心烦。长了痘痘,很多小伙伴都有一个习惯,将它抠掉或者挤掉!挤爆痘痘的那一瞬间,感觉莫名的酸爽!但是,最近发生的一个新闻,让你不得不警惕起抠痘痘这种行为。28岁的姑娘小鱼(化名),因为一次抠痘痘的行为,在鬼门关...
暗物质实验发现宇宙神秘信号:太阳轴子将存在
暗物质实验发现宇宙神秘信号:太阳轴子将存在
科学家在一项寻找暗物质的极其敏感实验中,发现一个神秘信号!经过一年多的努力,科学家认为他们可能获得一些新发现。目前,参与XENON1T暗物质实验的科学家报道了探测介质与电子相互作用的粒子数据的搜索结果,他们发现了大量证据,证实与探测器相互作用的粒子产生的信号远强于粒子物理学标准模型的预测结果。他们还...
麻疹最早起源于2500年前 比之前预计的时间早1400年
麻疹最早起源于2500年前 比之前预计的时间早1400年
科学家指出,麻疹最早于2500年前通过牛传染给人类,当时正值全球第一批大型城市崛起时期。大约公元前6世纪,麻疹病毒从一种相近的牛群感染病毒中分离出来,这比之前预计的时间早1400年。专家们表示,这种高度传染性病毒出现的时间,大致与欧亚大陆、南亚和东亚地区开始出现大型城市中心的时间一致,该发现是基于1...
移居外太空有望!科学家发现银河系有60亿颗类地行星
移居外太空有望!科学家发现银河系有60亿颗类地行星
6月17日,据外媒报道,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人员对银河系中可居住的类地行星潜在数量进行了新的估算,最终计算出差不多有60亿颗这样的行星。这项计算是基于银河系中G型星(光谱型为G的恒星,光谱特征为电离钙的H和K线特强)的数量,这些G型星与类太阳恒星相似。因为一颗行星要适合居住,它必须位于恒星...
太阳系第九大行星之谜:真的存在吗?
太阳系第九大行星之谜:真的存在吗?
过去几年来,关于太阳系最外层区域存在一颗新行星(而且体积很大!)的可能性令科学家和公众都十分好奇。但是经过多年的搜寻,天文学家在这个领域并没有发现新的行星。“第九大行星”真的存在吗?目前仍没有定论。幽暗的太阳系边缘近几十年来,天文学家一直试图对海王星轨道以外的太阳系边缘进行研究,但发现的问题要比结论...
太阳轨道飞行器首次飞掠太阳 将捕捉更高分辨率的图像
太阳轨道飞行器首次飞掠太阳 将捕捉更高分辨率的图像
   据外媒报道,天文学家们对太阳仍然知之甚少,而近年来,他们一直渴望改变这种状况。美国宇航局(NASA)和欧洲航天局(ESA)的联合任务,派出了“太阳轨道飞行器”(SolarOrbiter)前往拍摄这颗恒星的一些近距离照片,该探测器近日首次通过了近日点。正如欧洲...
外形科幻!中国首台5G+氢燃料无人驾驶拖拉机发布
外形科幻!中国首台5G+氢燃料无人驾驶拖拉机发布
据国内媒体报道,今天,国家农机装备创新中心在洛阳发布中国首台5G氢燃料无人驾驶电动拖拉机(ET504-H)。该拖拉机基于中国移动5G网络,采用了蘑菇头GPS天线、毫米波雷达、大数据云平台等先进技术,可实现远程控制。据悉,这台5G+氢燃料电动拖拉机由国家农机装备创新中心牵头发起,清华大学天津高端装备研...
科学家在实验室制造微型超新星激波:模拟粒子加速
科学家在实验室制造微型超新星激波:模拟粒子加速
在一项新研究中,研究人员在实验室里创造了微型的超新星激波,希望解决一个困扰科学家已久的宇宙之谜。当恒星死亡并以超新星的形式爆发时,会在周围的等离子体中产生强大的激波,将宇宙射线或高能粒子喷射到宇宙中。激波就如同粒子加速器,可以使高能粒子的喷射速度达到接近光速的水平。然而,科学家还没有完全了解激波是如...
脱发有救了!科学家培利用人类干细胞育出毛囊:可无限供应
脱发有救了!科学家培利用人类干细胞育出毛囊:可无限供应
6月3日,据外媒报道,美国哈佛大学的研究人员发表在《自然》上的一项新研究为脱发和烧伤患者带来了希望,他们用人类干细胞培育出毛囊组织,并成功在老鼠身上长出毛发。脱发和脱顶大多是由于毛囊受损导致的,因此最有的治疗效途径就是移植新的毛囊组织。而哈佛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利用人体干细胞成功在培养皿中培养出皮肤类...